时间:2021-09-10 点击: 次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 小 + 大
原标题:点赞!西工大学子在这项比赛中再创佳绩 来源:西北工业大学
第十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暨第三届“海上争锋”中国智能船艇挑战赛于近日落下帷幕。经过两天的激烈比拼,我校取得了特等奖6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11项的优异成绩,获奖作品数量成倍增长,再创新高!此次大赛分名船名舰模型仿真制作类、船模竞速类、前沿科技与产业发展挑战类等11个组别,我校在名船名舰模型仿真制作类中取得卓越成绩,喜获特等奖3项,位居全国前列;在船模竞速类中喜获突破,斩获特等奖1项;另外还在前沿科技与产业发展挑战类中获得特等奖2项。
本次比赛由中国科协与工信部指导,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国际船舶与海洋工程创新与合作组织等单位联合主办。来自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挪威斯塔万格大学、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以及中国船舶集团西安精密机械研究所、江苏自动化研究所等128所院校和科研院所的666件作品入围全国决赛。 2021年7月我校承办了本届比赛的西北赛区区域赛,吸引了包括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中船集团705研究所等31所高校及相关单位的选手参赛,经过区域赛的筛选与评比,我校有37项优秀作品入围国赛。 部分优秀作品展示 01 以海洋动能为驱动的水下探测设备能量供给平台
获奖等级:前沿科技与产业发展挑战组(科研)全国特等奖、西北赛区一等奖 获奖学生:王驰宇、陈佩雨、杨宇贤 指导教师:丁文俊、李道江 项目以解决水下探测平台的能源补给问题为目标,针对系泊或运动在二三级海况低频(0.3Hz左右)扰动近水面海域或者低海流速度区域的水下探测平台和水下航行器,提出了以海洋动能为驱动的水下探测设备能量供给平台——水平摆式惯性动能发电装置。通过水平摆式惯性动能发电装置将低频的海洋动能转换为可供水下探测平台使用的持续能源。制作了水平摆式惯性动能发电装置样机,分析了发电装置的结构参数,测试了不同工况下的工作特性,并最终给出了可行性方案。 02 天鲸号大型自航绞吸式挖泥船模型
获奖等级:名船名舰模型仿真制作组 全国特等奖、西北赛区一等奖 获奖学生:任益辉、刘子琦、逄欣、赵丹红、张洪皓 指导教师:苟秉宸、蔚婧 天鲸号大型自航绞吸式挖泥船不但可以吸沙,还可以对海底岩石进行改造,对海底地理进行有效整合。天鲸号拥有“吹沙填海”的称号,用实力诠释了“地图编辑器”的称号,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海洋权益。名船模型的制作让同学们对“天鲸号”挖泥船的功能结构有更为详细的了解,感受到中国科技实力的不断增强;了解到”天鲸号“在国家海洋利益、海洋安全、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展示的大国重器实力;感受中国创造不断走向世界的步伐。 03 滑扑多模态仿蝠鲼水下航行器
获奖等级:B2设计与制作水下组(自选) 全国一等奖、西北赛区特等奖 获奖学生:侯佳润、张泽龙、唐子杰、郝艺伟、包天、曹瀛卓 指导老师:曹勇、曹永辉 该项目设计并制作了一种滑扑多模态仿蝠鲼水下航行器。该航行器以自然状态下蝠鲼为蓝本,通过“形似”与“神似”的双重仿生,融合重浮力滑翔与仿生扑翼推进技术及多源数据进行设计。其具有长航程、高机动性、高抗扰动、良好隐身性能、多模态化等创新优势。同时,该航行器具备一定载荷能力,未来预期用于珊瑚海星灾害监测、海洋牧场鱼情监测、构建深远海洋环境立体监测系统。
小编科普 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是一项面向全国各类高等学校及科研院所全日制在校生的综合性竞赛项目,历经十年发展,现已成为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层次最高、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的学科竞赛,代表了国内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内大学生创新竞赛的最高水平。大赛发展至今,在规模、形式、内涵上不断演进,已涵盖船海工程、人工智能、航海技术、自动控制等多学科领域赛道,有助于进一步培养交叉学科创新型人才,推动智能船舶、绿色船舶等行业前沿技术的快速发展与转化应用。借助举办大赛吸引更多创新人才聚焦行业前沿问题,促进智能船舶测试验证技术迭代升级,切实推动我国智能船舶与智能航运发展。 我校高度重视本科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在《西北工业大学一流本科人才培养行动计划》中,也将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深化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我校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我校以25个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为依托,通过大赛教育引导学生“敢闯会创”,在亲身参与中增强创新精神、创造意识和创业能力,实现多维度能力培养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十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 西北工业大学获奖作品
来源丨教务处 航海学院? 文案|谢潇潇? 曹瑞通 李道江 蔚婧 编辑|李锦龙 审核|傅茂森 曾向阳 责编 雷军
|
上一篇:浙江审理一数字货币诈骗系列案:涉案3.8亿 171人获刑
下一篇:露从今夜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