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5-19 点击: 次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 小 + 大
原标题:【社论】斩断营商环境排名“打榜”利益链 在市场经济时代,一个地区营商环境的好坏,是企业投资经营的重要参考;千方百计优化营商环境,成为地方政府日益重视的大事。各种营商环境评价排名、榜单,作为直观反映一地营商环境的“晴雨表”,自然备受关注。但随之而来的,是各种付费排名“打榜”的乱象。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18日表示,当前社会上以“国家”“中国”名义发布的营商环境评价排名数量众多,有的使用“权威”“官方”等词语误导社会公众,有的过度强调得分排名、组织颁奖仪式,还有的借机搞培训、收取参会费用。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方面进行查处,坚决斩断营商环境评价背后的“利益链条”。 营商环境不同于GDP等指标,它涉及到市场主体在准入、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市场、法治等环境状况,很难用具体的数据来量化,也没有一个绝对权威的评价标准。这种抽象模糊的特征,给排名造假、花钱“打榜”提供了一定的可操作空间。 在相关的利益链中,一些机构没有正规资质,也没有官方授权,却打着国字号的旗号,用“权威”“官方”等词汇来包装自己的排名,说白了是想提高“打榜”价格,让自己的排名卖个好价钱。 而有的地方政府明知是“野鸡榜单”,仍然愿意支付参会费、培训费,或者好处费、赞助费,无非是想通过花钱“打榜”来提升排名,以此拉动招商引资。 这样的有“供”有“需”,看似皆大欢喜,实则纯粹是利益与急功近利的结合。最终呈现出的营商环境排名,偏离了市场主体的真实感知。更有甚者,这对企业投资是一种误导,也让地方缺少足够的动力去采取实打实的措施,耐心地进行营商环境的提升改造。 在营商环境评价排名花样繁多、泥沙俱下的背景下,发改委表态坚决斩断萦绕其中的利益链,对地方政府、各种评价与排名机构、市场主体,都是一种旗帜鲜明的纠偏。发改委指出的相关问题,是各方要引起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的重点。 营商环境评价,有着高度的严肃性和专业性,容不得掺假。事实上,2020年1月1日起实施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就提到,“任何单位不得利用营商环境评价谋取利益”。可见,造假、注水、不合实际的排名,不仅仅是扰乱视听,更涉嫌违规。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0月,发改委发布《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这是目前为止规格最高的营商环境官方评价报告,为营商环境评价排名提供了更专业、权威的参照,可以减少人为操作的空间。这与此次打击排名利益链的要求可谓相互呼应。 要真正斩断营商环境评价背后的利益链,地方政府是重要一环。那些沉迷花钱为自己“打榜”的地方应该意识到,说到底,营商环境排名只是招商引资的敲门砖。与其通过付费等旁门左道提升排名,不如踏踏实实地开展营商环境建设,通过简政放权、放管服结合、当好“店小二”,营造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市场经济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