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当前位置: 资讯 > 文章

长六改火箭是如何实现“从有到无”的?

时间:2022-04-08    点击: 次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 小 + 大

  2022年3月29日17时50分,我国首型固体捆绑中型运载火箭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进一步完善了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型谱。

  “混动火箭”“智能诊断”“无人值守”等一系列技术突破成功助力了长六改首飞,同时火箭技术流程、管理流程的创新也为长六改的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长六改运载火箭总指挥洪刚进行了解读。

  洪刚说,长六改运载火箭作为中国新一代首型固体捆绑中型运载火箭,在整个方案立项、设计、生产、总装测试到最后的发射过程中,始终将科研生产模式转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贯穿其中,创新优化的流程项目多达20余项。

  在流程优化方面,通过“无人值守”,长六改运载火箭实现了发射前4小时全体工作人员从发射塔架撤离,相比常规的运载火箭发射流程提前了近3.5小时,通过优化火箭和地面的连接和操作流程,最终实现了长六改火箭的“无人值守”。

  在成本管控方面,长六改运载火箭全箭产品化率高达90%以上,这个数据在新一代运载火箭中位居前列。研究人员针对长六改研制周期短、进度紧的特点,根据系统设计指标选配适用的单机,并进行了一系列验证试验,在确保进度的同时充分提升了型号产品的固有可靠性。

  在数字化方面,长六改运载火箭实现了火箭全三维数字模型设计和制造,完全取消了二维纸质图纸,在生产制造车间配置了高性能终端,总装操作人员可在生产车间随时调用模型进行查看。

  高质量保证成功、高效率完成任务、高效益助推航天强国和国防建设是新时期研发一枚新型运载火箭的必然要求,目前长六改运载火箭开展的这些“从有到无,从多到少”的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正是推进航天科研生产管理模式转型的有力落脚点。

  (总台央视记者 崔霞 李宁 陶嘉树 吴天白 孙熙然 航天科技集团八院 杨帆 花建章 孙公明)

  相关报道: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首飞成功!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家族再添新成员(北京日报)

  2022年3月29日17时50分,我国首型固体捆绑中型运载火箭长征六号改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顺利将浦江二号卫星和天鲲二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首飞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家族再添新成员,进一步完善了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型谱建设。

  回顾我国运载火箭发展史,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迈入400+发射的崭新征程,但尚未有固体捆绑火箭的先例。长六改运载火箭作为我国第一型“混合动力”的新一代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在技术难度高、系统复杂的航天领域也玩了一把跨界: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芯一、二级直径为3.35米,一级采用两台120吨推力的液氧/煤油发动机,二级采用一台推力18吨的液氧/煤油发动机,芯级捆绑4台2米直径的助推器,助推器采用两段式120吨推力固体发动机,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四院研制。为了促成此次“跨界合作”,研制人员突破了固体助推器捆绑与分离技术、捆绑点大集中力扩散技术、固液捆绑联合摇摆控制等关键技术;充分发挥了液体发动机性能高、工作时间长和固体发动机推力大、使用维护简单的综合优势,从而实现火箭可靠性更高、性价比更优。同时,依托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新建发射工位,长征六号改火箭可实现14天快速发射,满足中低轨道卫星高密度发射需求。

  为了保证发射任务万无一失,火箭芯一级还设置了“智能”健康诊断系统。“点火”指令下达后,芯一级液体发动机先点火,健康诊断系统便进入工作模式,一旦出现非正常的突发状况,健康诊断系统将立刻做出判断,实施自动紧急关机,同时助推器的固体发动机将不再点火。此外,长征六号改火箭在国内首次采用伺服系统在线故障诊断与自适应重构技术,火箭飞行过程中,当某台伺服机构出现故障时,智能“大脑”会根据自我诊断后的结果,重新进行计算并分配控制指令,实现火箭飞行的智能控制。

  长征六号改火箭无人值守技术还实现了我国在运载领域的三个“首次”:首次采用自动对接加注技术,可实现远程全流程推进剂自动加注;首次采用零秒脱落技术,火箭箭地连接器在起飞瞬间自动脱落;首次实现推进剂加注开始后,发射场前端无人员值守,有效保障了火箭发射任务的安全性。

责任编辑:刘光博


上一篇:台当局回应俄拟限制“不友好”地区人员入境:将评估影响范围,岛内网友吐槽

下一篇:榜单来啦!(3.20-3.26)

港ICP备16017555号  |   QQ:443594666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内大街  |  电话:139999999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