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3-12 点击: 次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 小 + 大
今日,公安宝坻分局发布通报: 宝坻警方温馨提示 1、如遇没有收到快递的情况,请直接拨打购物网站客服热线进行查询。 2、接到陌生电话务必仔细甄别,不要轻信对方加倍赔偿等说辞,切勿轻易添加陌生人微信好友。 3、任何时候都不要在对方发来的网址链接上填写涉及银行账号、第三方支付账号等个人信息,注意保护资金安全。 4、一旦发现被骗,请立即拨打110报警。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利用疫情炮制出的新型网络诈骗“套路”,快来看看,谨防上当受骗! 套路一:诱导购物诈骗 不法分子谎称可以代购或者囤有医用口罩等防疫物资,当消费者付费购买后,不法分子找各种理由拒不发货或将受害人“拉黑”,骗取钱财。 案例:徐先生在浙江省嘉兴市经营一家集成吊顶厂,公司马上要复工了,员工急需一批口罩。2月10日,他在微信群看到有人发布售卖口罩的信息,以1.5元每只的价格通过微信扫码的方式分5次向对方支付9600元,用于购买一次性口罩。两天过去迟迟不见发货,徐先生通过微信催促对方却被“拉黑”,随即报案。 套路二:不良商家制假售假、以次充好 疫情期间,不法分子趁机向消费者出售假冒伪劣的口罩及其他防护用品,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案例:2月下旬,北京王女士向北京朝阳区市场监管部门举报,怀疑从附近小超市买到的是假口罩。执法人员发现,该超市所售口罩包装上注明产品名称是“一次性使用口罩”,而正品应为“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而且,假口罩为粉色,材质薄得直接可以透光,没有中间的过滤层,起不到任何保护作用。 套路三:冒充航空公司客服退款诈骗 不法分子利用疫情期间,一些车票机票退改签等情况,以退款为名,诱导消费者按照指示操作“退款”,实则是在引诱消费者输入验证码、套取个人信息,骗取账户资金。 套路四:假冒捐款诈骗 不法分子冒用慈善机构名义,向消费者发送防控疫情“献爱心”的虚假信息,或搭建虚假官方网站、小程序等,利用群众的同情心进行诈骗。 案例:近期,广东省揭阳市的林先生通过“武汉市慈善会”发送的二维码扫码转账捐款500元后发现,其转账账号其实为私人银行账号,并非武汉市慈善会官方银行账号。 套路五:假冒老师混进家长群诈骗 不法分子通过班级QQ群联系学生家长,谎称因疫情影响需线上缴纳资料费、培训费等,实施诈骗。 案例:2月中旬,山东烟台龙口市公安局接到一名小学老师报警,家长QQ群里有骗子冒充教师骗取了多名家长的钱财。经过调查发现,骗子在进入QQ群后,立刻将自己的头像和昵称改为与班主任一模一样,以缴纳学费为由给家长发二维码,诈骗了多位家长的钱财。 套路六:谎称亲属好友感染入院诈骗 不法分子冒充受害者的亲戚、朋友、同学等,来电称患上新冠肺炎已被隔离,并以救治、缴纳住院费等为由要求转账,骗取受害人钱财。 当前各地警方正针对这些违法犯罪活动加大打击力度。那么,消费者自身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如何保护好“钱袋子”?来听听专家的建议吧。 1、购买防疫用品应通过正规渠道,尽量核实商家销售资质和产品质检证明等材料,切勿轻信个人的兜售行为。在无法确信能够收到所购物品前,切勿将货款直接转入卖方个人账户;商家长期无法发货的,及时申请退款。商家存在售假欺诈等行为的,可拨打12315投诉;同时可保留发票、收据等凭证,将假冒伪劣产品作为证据,交给市场监管部门。 2、医疗、交通等机构的工作人员不会通过电话或短信要求提供银行卡号、支付账户、付款码等信息,更不会索要钱款,不要将这些信息告诉不认识的人。 3、爱心捐助要认准正规捐赠渠道,不参加将资金转入个人账户或要求提供卡号、支付账号及密码的募捐活动。 4、如果接到办理退票或退货电话,请立即挂断,通过购票网站或购物网站处理,找出自己的订单直接申请售后服务。如果接到快递丢件的电话,请立即挂断,自己联系快递公司客服或登录快递公司官方网站进行处理。 5、班主任老师应进一步强化班级QQ群、微信群管理,提前告知家长学校培训方式、收费方式,免得被骗子钻了空子。 6、接到陌生人来电称亲友感染入院、患病治疗等消息时,先保持冷静,一定要与亲友本人进行多渠道确认,切莫心急汇款、上当受骗。 此外,支付机构是防范诈骗的一道重要关口。为此,网联清算有限公司、中国银联、以及各支付机构正在积极行动,加大针对电信诈骗等欺诈活动的监测力度。 网联提示收单机构,警惕疫情期间交易异常的商户,及时排查风险交易,认真识别商户身份及经营资质,保护消费者资金安全。同时,呼吁成员单位向网联提供涉及电信诈骗等非法交易线索,多方联动、共同防范打击电信诈骗、网络赌博、非法经营等违法违规活动,保障支付业务合规稳健发展。 |